close

DAF.jpg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在線上找德語資料時三不五時看到 DaF跟DaZ, 這次終於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了

DaF是Deutsch als Fremdsprache的縮寫, 意思是德語做為外語

DaZ是Deutsch als Zweitsprache的縮寫, 意思是德語做為第二語言

那外語跟第二語言又是不同在哪? 

來自維基百科『第二語言與外語的區別,往往是取決於教育。雖然二者都不是母語,但是前者指在學習階段擁有語境的語言,後者通常指在學習階段缺乏語境的語言。也許在有些地方,例如印度(母語通常是印地語)和巴基斯坦(母語通常是烏爾都語),人們把英語視為第二語言,而非外語。當地年輕人都能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,因為這被視為當地的標準語或通用語。此外,南亞地區的法院和政府,也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。對於大部分年長一輩的台灣人來說,國語是他們進入學校或社會以後,才開始學習和使用的語言,平常在家庭和日常生活時,則使用自己的本地方言。對他們來說國語是他們的第二語言,只在工作及接待外人時才使用,而閩南話(台語)、客家話、原住民各族語言和外省家鄉話是他們的母語。而年輕一代的台灣人口中,因為大多數是在國語環境下成長,因此國語變成他們的第一語言即母語,而原本是母語的台灣話、閩南話、客家話、原住民各族語言和外省家鄉話等,就變成第二語言或者不再使用。如不論台灣本土方言、外省人的家鄉話或外籍配偶的母語,台灣人的第二語言,主要是以英語為多。另外台灣歷史上,有過一段日本統治的時期,因此許多年長者會以日語為第二語言,而因為與日本的經貿關係相當密切、及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等亞洲地區的盛行,使許多台灣人會學習日語。 』

 

而關於語境, 有著更深廣的含意: 

來源台灣Word『語境既包括語言因素,如書面語言的上下文、口語中的前言后語等,也包括非語言因素,如交際的時間、地點、場合、時代、交際對象以及社會、文化背景、自然環境等。我們可以稱前者為「小語境」或「近語境」,稱後者為「大語境」或「遠語境」。語境是人們進行交際活動的場所和舞台背景,不同的語境規定了交際的不同類型和方式,所以語境對話語的語義和形式的組合及語體風格等,都有較大的影響和制約作用。因此,分析研究任何語言現象都必須和它所依賴的語境聯繫起來,若離開語境,把一個語言片斷孤立起來作靜態的分析,往往很難確定這個語言片斷真正的結構價值和意義。』

 

對我而言

國語-母語

台語-第二語言(早就不熟練了)

英文-外語

德語-目前是外語, 如果我有天能與語境連結, 德語也能是我的第二語言嗎?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u 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